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
居士交流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居士交流

杨晓华著《茅仙洞纪》,获得“中华颂全国老少文学艺术”散文一等奖

发布时间:2014.11.15  已阅 次  [大] [中]

杨晓华著《茅仙洞纪》 

(此文获200510月北京主办的“中华颂全国老少文学艺术”大赛散文一等奖

 
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,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
 

茅仙洞由仙古洞和清天关组成,坐落于淮南市凤台县城西南3.5公里处之双峰山陡壁南坡。危楼空屿,耸翠流丹;临常怀要津,衔青山之杰灵。倚山面淮,环境优雅,风景瑰丽,历史悠久。由安徽省凤台县政府拨巨款修建后,对外正式开放,一九八四年定为省级重点宫观。

 

“则茅仙洞者,遂萃类出。洞位于淮南距县治五六里;相传汉茅盈兄弟于此仙去,其迹沿革备志,乘列为风景之一,山不崇而秀,水不阔而文,石不巨而奇,林不深 而蔚。”(据重修茅仙洞),而“洞则约深数丈,又有相相发源之水,四周围绕,幽邃莫测。”清人萧景溪曾赞叹道:“噫噫,岂真海上神山,可望而不可即耶。”

 

据安徽省省宗教志记载,汉代(前69-66),茅山道教创始人之一的茅盈(据道藏茅山记载:大司命军,姓茅讳盈,字叔申,咸阳南关人也),曾在洞口外建草庵一座,而后茅盈,茅固,茅衷兄弟三人陆续来此隐居、修身养性,采药炼丹,成 仙得道,当地居民遂以茅仙洞名之,并遗有“炼丹井”古迹。

 

清天观始名“元同庵”,因僧道尼更叠居住而数易其名,直到清朝末年(约公元一九零七年)方定名为清天到清光绪十七年(1892),道长葛明兴(正心),金 大春募修地藏王殿,之后于光绪二十年铸成八卦洪钟一口现置院中,重达千斤。在灵雨空山闻得一声钟鸣,更衬托出密树疏花林立的道院之清幽。继葛明兴、金大春 之后,道长李至高、童至方得得河南怀庆镇总兵谢宝胜(原为本庙道士,后还俗从军)资助、建三仙楼于茅仙洞口,“远望危楼空屿,耸翠流丹,即三仙楼也。” (据张敬生重修茅仙洞三仙楼记)籍以供奉三茅真君。民国二十三年,主持道苏里纯素好老庄,行善积德,育炉烧炼昌盛药,真道行修益寿丹,内功外行而俱有,领 导大修三仙楼、山门、中殿、客厅、主殿等,焕然一新,威严壮观。寿县举人汪以道书:“清天观”三大字,嵌在山门上方。门墙上还嵌有“呼龙耕烟种瑶草,招鹤 下云倚古松”的泥塑。继之,苏宗善主持道崔宗轩。现由崔宗轩簪冠徒、安徽省道协副会长纪诚修、道协常务理事李诚义率道众开展道教活动。

 

 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一九七六年,继修复三清殿、三茅殿,并塑神像,竖石碑、铸宝鼎,恢复茅仙洞道观原貌,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之后。由凤台县人 民政府暨中国豆腐文化节出资重修望淮楼,各乡间仁人志士、有关单位、茅仙道士纷纷解囊,新建楼为两层十间;置观景台二方。登楼远眺,蔡楚烟云,秦晋战场尽 收眼底。右盼硖石晴岚,俯视滔滔淮水,壮哉大河东去,落霞与帆影齐飞,长空共淮水一色。登高望远,“唯此楼摄影奇撮要,地搜胜概,与万化冥合。”

 

呜呼!天地也,万物之逆旅,光阴者,百代之过客。盈虚、阴阳皆有气数也,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道者何也?虚无之系。造化之根,神明之本,天地之元。其大无 外,其微无内。浩矿无端,渺渺无际。至幽霏察,其大明垂光。至静无心,而品物有方。混漠无形,寂寥无声。万象以之生,颢气迴肠,五形以之成。生者无极,成 者有云,生生成成,今古不移,此之谓道也。故古之大德云:“道生一,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;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

 

茅仙洞真乃德道的,天人合一的洞天福地。

 


 

上一条:白居易与茅仙洞硖石寺道树禅师  下一条:道教圣地茅仙洞为什么有观音莲池与送子观音神像?
收藏本页】【复制本页】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  【】【】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