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
居士交流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居士交流

白居易与茅仙洞硖石寺道树禅师

发布时间:2014.11.22  已阅 次  [大] [中]

白居易与茅仙洞硖石寺道树禅师

 


道树禅师与小他37岁的年轻诗人白居易过往甚密。白居易为茅仙洞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《寄道树禅师》 :

 

一山门作两山门,两寺原从一寺分。

东涧水流西涧水,南山云起北山云。

前台花发后台见,上界钟声下界闻。

    遥想吾师行道处,天香桂子落纷纷。



 道树禅师(735825),唐代高僧,俗姓闻氏,山西唐州人,出生于唐玄宗开元23年(735年)。道树少时即聪慧好 学,常探究古书典籍不倦,“以辩智沉静虚豁,耽嗜经籍曾无少懈”,尤其喜好佛家经典,倾心向佛。年近40岁时遇一高僧诱导,遂出家为僧。道树出家后,自慨 年近不惑求法已迟,便拜本部明月山大光院惠文大师为师,终日潜心于神秀所创北宗佛法的研习。为了进一步增长见闻,扩大视野,他又遍游各地名山大川,佛寺大庙,“天台南岳无所不游”,终有所成,被国内佛教界和社会上尊为禅师。

 

唐宪宗元和初年(810年),年已65岁的道树禅师来到下蔡(今凤台)淮河之南的三峰山(今双峰山)。经过实地考察后,他被三峰山茅仙洞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幽雅的修炼习佛 环境所吸引,遂痛下决心,落脚于茅仙洞,“结茅而居”。为了更好地研习佛法,传播佛教文化,后来他又通过化缘募捐,募得善款若干,在茅仙洞建起了硖石寺(香山寺), 并收授弟子,同时在下蔡民间广布佛教教义,传播佛教文化,从而开启了茅仙洞佛教文化的先河,也加速了佛教文化在下蔡乃至沿淮地区的传播与影响。道树禅师在 茅仙洞一住就是15个年头,直到他圆寂归西。据考证,自道树禅师始,历经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五朝,茅仙洞基本为佛教所主持。大约明英宗天顺年间(1457 1465),有位叫玉田的僧人,携其徒昭杲来到茅仙洞,将硖石寺更名为兴福寺,仍然是钟鱼不绝,香火不断。从此,“故人但知有梵宇,而茅仙之迹湮矣。(明张晓《古硖石寺碑》文)” 由此算来,佛教活动在茅仙洞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。直到晚清同治八年(1869年),茅仙洞僧众欲拓宽寺院,开山炸石,因为预 先未申报官府,被县衙诬以通匪,勒索未成,捕方丈莲谷和尚,寺僧逃逸,庙廊一空。

 

     道树禅师于唐敬宗宝历初年(825年)无疾而终,享年91岁。翌年,遗骨迁入佛塔。后仍有佛道轮守,历史记载不祥,现存有明代石碑一块,直至民国,才有大量石碑记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赋诗一首《游硖石寺》:


长淮如练楚山青,

禹凿招提甲画屏。

数崦林萝攒野色,

千崖楼阁贮天形。

灯惊独鸟回晴坞,

钟送遥帆落晚汀。

不会剃头无事者,

几人能老此禅扃。


上一条:东方煜晓著《寻仙茅仙洞》  下一条:杨晓华著《茅仙洞纪》,获得“中华颂全国老少文学艺术”散文一等奖
收藏本页】【复制本页】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  【】【】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