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
符箓法术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符箓法术

道教养生文化与庄子养生心法

发布时间:2014.01.25  已阅 次  [大] [中]

道教养生文化与庄子养生心法


“养生”一词最早出现在道家经典《庄子•养生主》里面,庄子不仅提出了“养生”这个词,还记下了“缘督以为经”可以养生延年的道理,庄子云:“缘督以为经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养亲,可 以尽年。”督就是中医、丹道家讲的督脉,把督脉修通了,就可以保全身体,使身体不因为疾病等受到伤害或伤残,可以使生命在一定寿限之内保全,能养生延年, 就可以奉亲养老,生活里经常能见到“白发人送黑发人”的现象,子女先于父母辞世,没有对父母尽到孝养的责任,反倒是父母还要为抚养第三代辛苦。“可以尽 年”,说的是一个人可以活过一百二十岁,道家认为人的天年是一百二十岁。《黄帝内经•上古天真论》里就说善于养生的人能“度百岁乃去”。督脉是人身阳脉,督脉以通,百病不生。宋元时代,道家真人赵友钦,道号叫“缘督子”,取意于此。缘督子是伍冲虚的老师,伍冲虚把丹法传给柳华阳,形成了三百年来道教修炼、养生中非常有名的“伍柳派”。


庄子,不仅提出了“养生”一说,《庄子》全书里还提到了“熊经鸟伸”以“养寿”的导引术,说这是彭祖这些喜欢长寿的人们修炼的方法,这些方法就是模拟动物的动作来健身,比如流传的五禽戏。《庄子•刻意篇》说:“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熊经鸟申,为寿而已矣;此道引之士,养形之人,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。”彭祖是中国道家历史上的一位长寿老人,据说活了八百岁,精通导引术、房中术。但在庄子看来,这种刻意的导引术,还不是最上乘的,最上乘的境界是无为而养神,所以,他在《刻意篇》里接着彭祖的刻意导引之道进一步谈到养神的高妙。


“若夫不刻意而高,无仁义而修,无功名而治,无江海而闲,不道引而寿,无不忘也,无不有也,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;此天地之道,圣人之德也。故曰:夫恬淡寂漠, 虚无无为,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。故曰: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。平易则恬淡矣。平易恬淡,则忧患不能入,邪气不能袭,故其德全而神不亏。故曰:圣人之生也 天行,其死也物化。静而与阴同德,动而与阳同波。不为福先,不为祸始。感而后应,迫而后动,不得已而后起。去知与故,遁天之理。故无天灾,无物累,无人 非,无鬼责。其生若浮,其死若休。不思虑,不豫谋。光矣而不耀,信矣而不期。其寝不梦,其觉无忧。其神纯粹,其魂不罢。虚无恬淡,乃合天德。故曰:悲乐 者,德之邪也;喜怒者,道之过也;好恶者,德之失也。故心不忧乐,德之至也;一而不变,静之至也;无所于忤,虚之至也;不与物交,淡之至也;无所于逆,粹 之至也。故曰:形劳而不休则弊,精用而不已则劳,劳则竭。水之性,不杂则清,莫动则平;郁闭而不流,亦不能清;天德之象也。故曰:纯粹而不杂,静一而不 变,淡而无为,动而以天行,此养神之道也。”


上述翻译成白话文就是:“若不需要专门修炼而境界自高,不需要广行仁义而道德自 修,不需要追求功名而天下自理,不需要隐居江湖而心境自闲,不需要导引养生而寿命自长,没有什么是不可不忘怀的,又没有什么是真正失去的。淡然无为,没有 局限,而天下一切美好的境界都能自然拥有。这才是天地之道和圣人之德。因此说:恬淡、寂漠、虚空、无为,这是天地的平衡和道德的本质。因此说:圣人总是生 活在简单平易的境界里,能生活在简单平易的境界里,人生也就变得恬淡了。能做到平易恬淡,那么忧患不能进入内心,邪气不能侵袭身体,德行完整,内心不受亏 损。因此说,圣人生于世间,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而生活,圣人死去,像万物一样生灭变化一样,从一种物质的存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另一种存在。这就是物化的道 理。静则为阴,同乎阴的长育之德;运则为阳,与天地间生化不息的阳气一道波动。圣人们不先求福,因为福中可能藏有祸,也不先闯祸,他们谨守中道。外有所 感,内有所应,外有所迫,身有所动,而且是不得已而后兴起。圣人不生事,也不怕事。抛却智巧与过去的事情,遵循自然之理。因而没有自然的灾害,没有外物的 牵累,没有旁人的非议,没有鬼物的责害。圣人生于世间,犹如物浮水面,随波逐流,圣人勘破了生死,他们把死亡死看作生命的一大休息。他们不思虑营营,也不 谋划未来,妄动心机。他们做人,达到了“光而不耀”的境界,他们有生命的光明如地位、荣誉、道德等等,但他们并不显露,并不使这些光明显眼耀人眼目。他们 信任他人,且不期求他人对自己一样诚信。圣人睡觉不做梦,醒来无忧患,他们精神纯净精粹,魂灵从不疲惫。虚无恬淡,合乎自然德性。因此说,悲哀和欢乐,还 是对德行的伤害,故邪;喜怒乃违反大道的过错,好恶之心,在道德的境界看来也是过失。因此圣人之心无忧乐,是德行的最高境界;抱一而为,没有变化,是宁静 的最高境界;不与任何人发生矛盾,也不与任何外物相抵触,是虚无的最高境界;不受外物干扰,是恬淡的最高境界;不与任何事物相违逆,是精粹的最高境界。因 此说,形体劳累不休息就会产生弊端,精力使用过度而就会形成劳伤。过于劳累就会使生命力枯竭。水的本性,不混则清澈,不搅则平静,水不流动就会变成死水而 浑浊不清,这是体现自然之德的现象。人体的血脉如果不流通也会产生疾病。因此说,纯粹而不杂,静一而变,恬淡无为,运动则顺应自然规律,这就是养神的道 理。”


这一段全是庄子养神的心法,丹道修炼的高级境界,也不外乎此养神之道。庄子这一段里面,包含着很多养生的心法,人能做到淡泊无为,与天道相合,也就能达到真人的境界,养生也就不成问题,能打破生命的局限,而获得逍遥。


中华文化里,儒释道三家都有极其丰富的养生学理法,而道家养生学尤为丰富、重要。根据道家历史记载,在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时期就很重视养生,轩辕黄帝经常和大臣探讨养生和医药之道,就有了《黄帝内经》,黄帝还不满足,还向隐居在崆峒山的已经有1200岁的广成子问道,广成子传了修道的要诀给他,这些要诀记录在《庄子》里。尧舜禹时代也如此,出土的竹简文献《十问》里就有尧舜向懂得房中养生之道的高人请教 性理养生的要诀。在道家的传说里,轩辕黄帝、尧舜禹都是年过百岁的长寿帝王。


上一条:道家养生学的五个层次  下一条:2014年建房吉日一览表
收藏本页】【复制本页】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  【】【】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