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
符箓法术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符箓法术

简单归纳老子养生术的三个特点:空、静、柔

发布时间:2014.01.25  已阅 次  [大] [中]

简单归纳老子养生术的三个特点:空、静、柔

 

       本文主要对《老子》里面的养生思想做一个简单的归纳。《老子》这部书的养生思想主要可以总结为“空”、“虚”、“静”、“去欲”“法自然”“见素抱朴”“返璞归真”等等。

 

第一点、 “空”、“去欲”与养生

 

 读《老子》,要善于总结归纳,首先养生的第一个字可以总结为空。正像后人写的“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,所空既无,无无亦无”一样。

 

养生要“空”,要“去欲”,空在哪?如何“去欲”?空在本心,本心应“去欲”。养生之道,修心为本,修心是养生的第一要义。养生首先要将心掏“空”,要把神念皆归于“无”。

 

如何才能做到将心掏“空”? “去欲”到底怎么解?

 

首先,本心的“空”首先在于一个放下。《红楼梦》当中有一首打油诗,对于“空”在这方面的解读非常的通俗且易懂“天也空,地也空,人生渺茫在其中。日也 空,月也空,东升西起为谁动。田也空,屋也空,换了多少主人翁。金也空,银也空,死后何曾留手中。妻也空,子也空,黄泉路上不相逢。”人生在世,当求今 生,不寻来世,而我们往往被今生的诸多烦恼杂念所牵挂,良性的念头能够帮助人们积极的面对生活,而恶性的念头往往使人消极面对人生。因此,要养生首先要放 下心中的烦恼与今生的使自己牵绊的拥有物,当然,这里不劝大家不要钱和物,钱和物很重要,没有它们我们将不能生存,但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,钱应当是为 人所用的,但是现在的很多人却为钱所累。这就要求我们要放下,做到“游于方外,以道观之”,是我们在利用钱而不是我们被“钱”所利用,毕竟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。”

 

其次要说的本心的“空”,还在于去除本心的欲望。要放下欲望,放下包袱,首先要顺其自然,《道德经》中讲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万物负阴而 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,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一定规律而演化过来的,不可违背“道”或规律来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只有让自己“空”起来,才能达到“去 欲”存真的目的。

 

装满泥沙的杯子再也容不下水,填满石头的房子是不可能住人的,只有将杯子或者房屋中的东西掏空,才能容下它本该它所有的东西。因此学会放下,学会去除本心的欲望,才能“去欲”“去己”,才能了无牵挂,无欲无求,做到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”,自然健康长寿。

 

第二点、“静”与养生

 

养生离不开“静”,“人能静者筋韧而力牢。”,所以无论道家的哪个门派,静功始终是作为各种功法的基础。

 

 《道德经》中讲,“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是谓复命。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,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。”

 

这部分章节是《道德经》对于养生的指导,他其实就是一套功法,并且对这种功法的作用也做出了说明,“道法自然”是《老子》的核心和立足,这一段当中,开篇 就讲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,它突出强调了“虚”和“静”的重要性。修习过静功的人可能知道,“静”既是一种功法,同样也是一种意境,一种境界。静功的“静” 大 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,第一个层次是身静,即身体在不愿意再动,感觉非常舒适;第二个层次是心静,即心态平和,感觉烦恼顿消,悄然入境,无欲无求;第三个层 次是意静,即与天合一,与大自然和宇宙合一,这是静功修炼的最高境界。如果做到静功的三不动,便可得到三方面的好处——身不动,精自固。心不动,气自固。 意不动,神自灵。

 

世间的万种现象来源于“一”,也最终归于“一”,这个“一”可以理解为一种状态,也就是“虚极”“静笃”的状态,这二者生长不惜,往复不止,这就是生命的基本规律,悟透这些,便可自觉的遵守自然法则,做到“道法自然”

 

第三点、“柔”与养生

 

通读过《道德经》的人,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,似乎老子这个老头特别爱“柔”,也特别喜欢小孩,特别是婴儿,因为文中多次提到了“柔”与“婴”这两个字,当然,大家都知道,婴儿很柔弱。

 

但是老子为什么要在文中反复提到“柔”和“婴”呢?因为,“柔”和“婴儿态度”是养生要把握的两个大方面。总而言之便是:老子这个慈祥的老头提倡大家要像婴儿学习,学习他们的柔,学习他们的思想。     

 

《道德经》中讲到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;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,生之徒。是以兵强则减,木强则折。强大处下,柔弱处 上。”这段话讲“贵柔戒刚”的思想讲到了极致,“柔弱者,生之徒。”点明柔软的,柔和的东西最具有生命力,比如婴儿,他们的血肉和皮肤都是松软柔和的,看 起来胖嘟嘟的,大家都觉得婴儿很可爱,他这种可爱可以达到两个目的:第一是示弱,惹人怜惜,保全自己,第二是为以后的生长打下伏笔,因为只有皮肉留下足够 的拉伸空间才能让自己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更具可塑性。婴儿从小也是哲学家,往往会天真的问自己的父母类似于“我从哪里来”“人为什么会或者”“人为什么会 死亡”等等的问题。因此, 我们要像婴儿学习。

 

如果说“柔”代表的生气、生机,那么与“柔”相反的“刚”则代表着毁灭与死亡,一个最简单的道理,大家都知道死人是“僵”的。

 

最后,养生必须懂得一个道理:“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则亡”,也就是说,养生要身体力行。
上一条:性根与命蒂,性命双修的两大要素  下一条:千年古寺茅仙洞清天观,传承道家文化迎接马年
收藏本页】【复制本页】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  【】【】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