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
道教协会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道教协会

茅仙洞佛教文化的三个阶段:初创期、鼎盛期与晚清衰微

发布时间:2014.11.23  已阅 次  [大] [中]

茅仙洞佛教文化的三个阶段:初创期、鼎盛期与晚清衰微

 

自先秦华子期隐居茅仙洞结庐修行以来(参阅《茅仙洞有记载最早的道教活动:华子期与子期洞》,http://www.mxdqtg.com/ehtml.asp?class_id=7&NEWid=1511),2000多年间,茅仙洞一直是道、佛两大教派信徒交替住持、修炼的重要场所,道士、僧人、尼姑交替司庙,很少有门户之争。茅仙洞佛教大约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。

 

1、初创期:东林寺元同庵

 

大约在东汉中晚期,佛教僧人长兴带两弟子来茅仙洞居住,在茅仙洞洞外空旷地带建设庙宇,取庙名东林寺。

 

长兴和尚之后,约汉末三国之交,又有法名长修者女僧一人,携二女徒来住,易庙名为元同庵,继续从事佛事活动。

 

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, 女僧名长静者,重修元同庵,与其徒数珠诵佛,从事佛事活动。

 


2、香火鼎盛期:硖石寺(香山寺)

 

    唐初,男僧名修山,携徒二人入主,庙遂改称淮滨寺。中唐时期,有著名异僧道树入住,首建硖石寺(香山寺)一时佛事兴盛,香火益旺。大诗人白居易与道树私交甚密,曾写过一首《寄道树禅师》的七律诗相赠。 

  

宋代名僧长安,住持期间易庙名为淮山寺。宋尽元兴,此地又来女僧三人,师名清修,又改庙名为元静庵。明洪武年间,主持和尚法号觉灵,带两名徒弟永祥、永庆在此落足,。明英宗天顺年间,有位叫玉田的僧人,携其徒昭杲来到茅仙洞,将硖石寺更名为兴福寺。明代玉田法师、昭杲大和尚等住持。现庭房窗旁墙上,尚嵌存有明代凤台诗人张晓石刻《古硖石寺碑》碑记一块。张诗写道:“石磴盘空入翠微,竹林疏处见禅扉。云封松顶鹤归晚,草刺山溪客到稀。百尺老藤悬峭壁,千年古洞依斜晖。方袍尽日闲无事,檐下穿针补 纳衣。”可见当时佛事活动之一斑。


3、清末从盛转衰。

 

清代道光年间,由莲谷和尚又易名古硖石寺,继续从事佛事活动。直到晚清同治八年(1869年),茅仙洞僧众欲拓宽寺院,开山炸石,因为预先未申报官府,被县衙诬以通匪,勒索未成,捕方丈莲谷和尚,寺僧逃逸,庙廊一空。到清末光绪年间,茅仙洞佛事衰微。

上一条:茅仙洞道观历史沿革。  下一条:茅仙洞有记载最早的道教活动:华子期与子期洞
收藏本页】【复制本页】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  【】【】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