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
道观庙宇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道观庙宇

坐忘法术:物我双忘的修炼

发布时间:2013.12.06  已阅 次  [大] [中]

 

   坐忘是指人有意识地忘记外界一切事物,甚至忘记自身形体的存在,达到与"大道"相合为一的得道境界,也指人在修炼中控制意志、排除杂念的内修方法。《玄宗 直指万法同归》称:"坐者,止动也。忘者,息念也。非坐则不能止其役,非忘则不能息其思。役不止,则神不静。思不息,则心不宁。

 

   非止形息役、静虑忘思,不可得而有此道也。"宋代曾慥在《道枢•坐忘篇》中称:"坐忘者,长生之基也。故招真以炼形,形清则合于气;含道以炼气,气清则 合于神。体与道冥,斯谓之得道矣。"《南华真经》(即《庄子》),有"坐忘"一词,语见《大宗师》,"仲尼蹴然曰:'何谓坐忘?'颜回曰:'堕肢体,黜聪 明,离形去知,同于大通,此谓坐忘'"大通就是道,因此坐忘就是得道。《南华真经》说到""的还有多处,《天地》中称"有治在人。忘乎物,忘乎天,其 名为忘己。忘己之人,是之谓入于天"。能够做到忘物、忘天、忘己的人,也就是做到了"坐忘"

 

  早期道教太平道与五斗米 道的文献中,都没有宣传"坐忘"的记载,但是在太平道的《太平经》中,十分重视"守一",强调守一要居于闲静之处,平床坐卧,使感官和思想"无所属,无所 睹""谨守其神""与一相保",这样一种修道的方法,其理论以及操作方法,都同后世所说的"坐忘"十分相似。但是五斗米道对"守一"之法却持批评态 度,认为它是伪伎。南北朝时期,"坐忘""存思"逐渐兴起,代替了"守一"。上清派以存想、思神、服气为主要修炼方法,主张恬淡无欲,内观于心,存思诸 神,乘云飞仙。《黄庭外景玉经》称:"作道优游深独居,扶养性命守虚无。恬淡自乐何思虑,羽翼已具正扶骨。"《无上秘要》卷一百有《会兼忘品》,引有出自 《洞玄敷斋经》《洞玄安志经》《洞玄九天经》等三段经文,称"倚伏兼忘,忘其所忘,体与玄同""灭念归兼忘,倚伏待长泯",根据经文意思,可以认为," 兼忘"就是"坐忘"。隋唐时期,"坐忘"逐渐代替了"守一""存思"等内修方法。唐代道士王悬河编修的类书《三洞珠囊》卷五有《坐忘精思品》,将"坐 忘""精思"并列在一起。唐代的《天隐子》称:"坐忘者,因存想而忘也。行道而不见其行,非坐之义乎。"指出"坐忘""存想"(存思、精思)的密切关 系。

 

  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著有《坐忘论》,赞扬坐忘是"信道之要",自称"恭寻经旨而与心法相应者,略成七条,以为修道阶次",意思是,坐忘之法要按敬信、断缘、收心、简事、真观、泰定、得道(参见本书《坐忘论》)七个互有联系的顺序进行操作。

 

上一条: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之人,符法灵验难佑无缘之士  下一条:八卦神君传、阴阳五行护身符
收藏本页】【复制本页】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  【】【】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