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
道观庙宇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道观庙宇

双峰一山生两眼、茅仙古洞纳万象,茅仙洞天然人文景观简介

发布时间:2013.12.30  已阅 次  [大] [中]

双峰山生两眼、茅仙古洞纳万象,茅仙洞天然人文景观简介

 

    滚滚淮水从远古奔来,刚踏进凤台地界,便一头撞上双峰山(亦称三峰山)。山与水在厮打,在磨合,三峰山因激流的冲刷而日渐变得挺拔、陡峭。淮水甩手愤然西去,留下千古一绝“长淮西流”的辟地神话。

 

茅仙洞是双峰山的一只眼。另一只眼在茅仙洞的北面约30米处,俗称“假洞”。一山生两眼,两眼观淮河,夜与昼、冬与夏、晴与阴变幻中的淮河自然有了立体感。西汉时期的高贤居士茅盈发现了它,便在此隐居修身。一人,两洞,一天地。不是神仙,胜似神仙。当时他的两个弟弟茅固、茅衷均在京都为官,茅固的官职为执金吾,茅衷为 五官大夫。听说哥哥依洞修道大有精进,两人遂弃官寻求盈兄于山,一并修道。茅家三兄弟在三峰山白天凿石开路,夜间栖息洞中。时间一长,难免被人发现。于 是,平民来了,官府的人来了,昔日的清净变成嘈杂。嘈杂不是仙境,“三茅”只好另找仙境。“三茅”走后,当地人以为他们修道成仙而去,遂在茅仙洞旁兴建道 观,塑起茅氏三兄弟的木质神像,供奉香火。茅仙洞之名源自纪念“三茅”,走后的“三茅”却把道家及其后来的道教种子悄然留了下来。

 

茅仙洞姓“茅”,但并非一直姓“道”。淮水刚送走“三茅”,僧人长兴就踏波而来,塑佛像,定庙名为东林寺。佛教走到三国时代又改了门庭,道教弟 子在此修行,改庙名为长兴观。东晋、西晋时期,再改名为兴隆观。到了隋朝,女僧人长静毕来到这里,重新敲起了佛家的木鱼。这阵阵木鱼声从隋朝一直敲到明末。

 

宗教的历史是文化,今朝的道观、寺庙大都成为景观。完成扩容工程的茅仙洞,在洞内设立儒、释、道三个文化区,各有“地盘”数十间,在现代科技光芒的映照下,佛、道、儒相安无事,各有光影,凸现出茅仙洞的历史厚度及人文价值,真可谓“一洞容纳世间万象”。

上一条:茅仙洞道教遗迹:古丹井(淮王丹井)与古丹井园  下一条:清代书法家汪以道手书“清天观”(图)
收藏本页】【复制本页】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  【】【】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