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
居士交流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居士交流

胡西奎著:茅仙洞春游

发布时间:2014.11.18  已阅 次  [大] [中]

胡西奎著:茅仙洞春游

(作者单位:淮南一中语文教研组教师)

 

一个春日的午后,微风和煦,阳光明媚,几个朋友相约,驱车前往茅仙洞春游。

 

车一路风驰电掣,很快来到山下。我们停好车,顺着山路,往上攀爬。路的两侧全是盛开的桃花。放眼望去是一片不见尽头的花海,鲜艳、热烈。一望之下,会 刺痛你的眼睛。这里的美太艳丽,太浩瀚。阳光下,满山的绯红,像美妙的云霞,浮在山腰。穿行其间,如游仙境,如行画中。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儿,像一只只展 翅欲飞的蝴蝶,等着为游人献舞;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,勾起人们粉红色的遐思。

 

嗅着一路花香,听着一路鸟鸣,不知不觉,来到茅仙洞。院内古木粗壮高大,虬枝旁逸,黝黑的枝条上,点缀着嫩绿的叶片。阳光的碎片打在嫩叶上,闪着绿幽 幽的光。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三清观。亭台楼阁,飞檐翘角,雕梁画栋,着彩饰画,壮观威严。殿内阴森森的,有丝丝的冷气,浸入单薄的春衫。靠墙塑着各路神仙的 雕像,有的慈眉善目,有的张牙舞爪,有的笑容可掬,有的庄严肃穆。但面前的香炉里一律燃着香火。细细的,袅袅的烟雾,像随风舞动的白须,渐渐淡出视野,再 也寻不到踪迹。抬头仰望屋顶,常年的香火熏染,屋顶已成暗黑,足见其岁月之久,香火之胜。  

 

迈出三清观,我们折身来到三茅殿。三茅殿依山而建,面朝淮河,掩映在郁郁蓊蓊的青松翠柏之中。沿着石阶,缓步登到殿内。内设茅氏三兄弟的塑像,都是颀 长清癯,须髯飘飘,一副道骨仙风的模样。据殿内史料记载,汉成帝年间,茅盈云游朝仙,路经此地,见景色绝佳又有深洞修炼,遂留此隐身修道。不久,他的两个 在京城做官的哥哥也辞官来此,三人一边学道,一边辟路伐木,建造宫观,茅仙洞由此得名。  

 

从三茅殿右侧走下石阶,往前再走十余步,就是茅氏三兄弟修道的古洞。洞口高约五尺,常年的风雨浸蚀,早已斑驳不堪,像岁月在其身上留下的皱纹。洞进深 十余丈,越往深处越小,到不可行处仍深邃不能见底,里面阴风习习。我和朋友借着电筒微弱的光,小心翼翼地往里钻。那感觉像在探险,惊险刺激。行到不能行 处,朋友向着深不见底的洞内大喊一声,从那黑幽幽的深处传来的回声,浑厚悠长,久久才散去。  

 

出得洞来,重沐阳光,重见光明,感觉像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了一次,一种重生的感觉从心底涌出。揣着淡淡的惊险余味,带着淡淡的重生欢喜,我们健步登上 了望淮楼。站在高高的望淮楼上,夹着淡淡清香的江风,迎面吹来,掀起衣襟。同伴中有着裙装,留长发的女性,在江风中,衣袂飘飘,秀发飞扬,俨然一位冉冉飘 升的仙女。放眼望去,千里长淮如练,翻腾着波浪,滚滚涌来。阳光之下,波浪翻腾的长淮又像一条泛着金光的巨龙,急速游来。河岸边是千顷良田,一片碧绿。绿 油油的麦苗,随风起伏,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细浪,麦浪一直扩展蔓延到看不到边际的地方。  

 

站在望淮楼上,心也随着视野,变得宽阔起来。男儿骨子里的豪情,也在这一刻被激活起来。站在那里总有一种拔剑起舞,临风赋诗的冲动。喉咙里总涌动着 “海到无边天作岸,山登绝顶我为峰”“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”等诗句,脑海里总闪现着“世无英雄,遂使竖子成名”“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”等典故。  

 

下得楼来,我们往山顶攀登,山上是密密的松林。脚下是厚厚的松针,走在上面软绵绵的,甚是舒服。一些不知名的花儿草儿,从树根旁钻出,或张着笑脸,或托着脑袋,在静静地、入迷地听着虫鸣鸟唱,江风低吟,听着那比白胡道长还要年老的古松讲着古老的故事。

 

我们在山上盘桓很久,天渐渐暗下来的时候,才起身回城。在下山的路上,我不住地回望,暮气从林翳间缓缓升起,渐渐地山便浓缩成一团墨绿,浮在虚无缥缈 间了。不知怎的,我脑海里灵光一现,蹦出主席的一首诗:暮色苍茫看劲松,乱云飞渡人从容;天生一个仙人洞,无限风光在险峰。简直不可思议,主席的诗句竟和 茅仙洞的意境这般吻合。

 

茅仙古洞几千秋,淮水滔滔仍自流。好景一日观不尽,不知何日再重游?

 

 

上一条:茅仙洞道教文化群落之一:茅仙洞清天观  下一条:淮河三峡第一峡:茅仙洞硖山口
收藏本页】【复制本页】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  【】【】【